雖然請來的編劇高手們並沒有真正講述一個筆下寫就的故事,
卻出人意料的
一致展現了滔滔不絕、活靈活現的訴說才華。
果然是以「引人入勝」作為專職技能的一群人,
不管是動筆還是動口,都有辦法讓人想知道「然後呢?」
***
在此摘記幾件,Party後留下的,值得學習或琢磨的
事。 

Print 1006 M6 400PR 12 (1).jpg Print 1006 M6 400PR 03 - Version 2.jpg

Print 1006 M6 400PR 29 - Version 4 (1).jpg Print 1006 M6 400PR 27 - Version 2 (1).jpg

Print 1006 M6 400PR 08 - Version 7.jpg Print 1006 M6 400PR 20 - Version 2.jpg   


徐譽庭的建議;「無論看什麼作品,都要想辦法去看到它的好、它的長處。」
好態度。
經常,觀察者的立場換影響觀察的結果,在心理、社會、物理的領域皆有類似的論點,
(昨日看伍迪艾倫Woody Allen新作【Whatever Works】,也借了物理上的「海森堡測不準原理」,哈啦到這個 )
如果企圖找到對象的好處,就會看見值得學值得想的東西,
就學習觀摩而言,這是值得謹記在心的好態度。


涂芳祥的數字資料研究精神。
沒想到編劇界也有來自高科技產業的人才,
果然帶來相當不一樣的觀察探究這個行業的路數。
涂sir經常引進量化資訊來理解、說明影視產業當下現況,
數量化的資訊、透過數字分析/管理,這確實是業界經常忽略或短缺甚至害怕逃避的東西
然而在高唱產業化、力圖開闢投資管道的現今,
官方、業內、學界都該要練練新把式。


忘了誰提到的臨摹學習法
是蔡宗瀚還是誰?說到開始時的學習方式,
逐場計時、摘要、分析整部電影、回溯整體的結構方式,
以了解說故事高手安排情節、經營節奏、分配篇幅的思路。
一種硬工夫,猶如學武者的紮馬、習畫者的臨摹。
練得紮實了,底子就硬了。


消失的三角形
徐小姐的呼籲;不要隨便拿掉我劇本裡的三角形!
這是個很可以引發脣槍舌戰激烈討論的課題。

三角形(姑且以畫面描述稱之),和對白一樣是編劇心血,這毋庸置疑。
對於一本劇本的精彩好看;描寫得當、別出心裁、富有深意的三角形,相較於對白,其貢獻有過之而無不及。

然而,當三角形和對白攜手完成了「讓劇本很讚」的使命,而且劇本也經歷了在監製、製片人、老闆、明星、導演之間的周遊旅行。當它成為一部影片拍攝的工作藍圖時...
會遇見一種論點是;編劇應該放手,畢竟「透過影像的電影的語言來訴說故事」是導演的工作與職責範疇。
會碰上另一種派別是;認為導演的劇本研究功課,應該包括劃去無關情節發展的各式動作指示,以利於提供演員表演的自由度,即使劇本是導演自己寫的也一樣。
甚至會遭遇一種可能是;票房明星「建議」修一修幾句台詞。

嗯...我的意思是,當它變成工作藍圖時,三角形和對白,都要面臨很多來自現實的、來自創作選擇的,合理或不合理的「被改變」命運。
會不會被改變?會因為什麼原因改變?改了之後有沒有比較好?每一回都不一樣,因為影視是個存在著工作慣例,但並沒有所謂正確作業準則的行業。

關於三角形,編劇要懂得如何寫,導演要精於怎麼讀。理想的狀況下,雙方都作足了功課之後,應該有一番討論,那些意含深刻、彰顯故事的三角形們可以更紮實的立足。不過現實工作狀態大概不見得這麼理想,或許編劇們可以在這樣的三角形底下標線,然後在劇本首頁註明;如對標線文字有疑問、欲更動,請電...,編劇將會親自為您解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小子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