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影痴俱乐部  

上個月23號,終於去造訪了老說要去瞧瞧卻始終沒晃進去,其實離住處只有五十步的林口圖書館。雖說是小小的鄉立(現在應是區立)圖書館,裡面的愛書人並不少,閱覽區最靠外的ㄧ張大桌上平鋪著各類新書,呦,不少是日前才在金石堂見過的,看來藏書還蠻新鮮的。

逛進書架裡,嘿,惹起興趣的書好多,這種「在豐富選項裡仔細挑選心頭好」的戲碼,對老小子偉來說是種享受,東挑西取,這也想讀那也該看。不囉唆先來辦張借書證,問清楚了一次可以借…哇,十本,借期一個月。好好好,且來好生挑一挑。

抱著一疊書,瞥見一本叫「父子影痴俱樂部」的書,≪The Film Club≫,似乎是和電影相關的,先加個十分,特別是最近是覺得該要多親近一下電影了。作者David Gilmour(好熟,啊!知名的Pink Floyd吉他手,當然不會是同一人),是加拿大作家,曾經作過多倫多電影節編輯主任,也以小說創作獲得加拿大總督文學獎。封面一行副標寫著:「你想做什麼都可以,只要每週三次,陪我坐下來看場電影…」,嗯,似乎是不太尋常的父子共處狀態,感覺是本有趣的書。

不過真正讓我把它攬進臂彎裡,是因為瞥見這麼一句對話;「希區考克為最後那場戲另外造了一道樓梯。你知道他為什麼這麼做嗎?」「為什麼?」是啊,為什麼?在那部片裡呢?跟那兒子一樣,我也好奇了起來。如果這本裡有很多這樣的梗,我想我會看得津津有味。好,拿它。

果然,這本書裡有非常多這樣的電影掌故、軼事、趣聞和賞析。不過讓我想推荐這本書的原因,並不只是如此。

其實這本書不是虛構小說,「父子影痴俱樂部」是大衛.吉爾摩與兒子傑西的真實經歷。而這幅"老爸選片親子共賞"情景,也沒有散發著和樂融融的溫馨氣息。基本上,這是大衛作為一個老爸的危機處理;他那已經長到六呎的十五歲兒子傑西,是個經常逃學翹課、抽煙喝酒、偶爾吸毒、對學校毫無興趣,只想作個饒舌歌手的Teenager。大衛眼見兒子在學校既不快樂又毫無成就感,常此以往不是辦法,於是他做了ㄧ個決定,一個大膽到令他日後經常冒冷汗做噩夢的決定;他讓傑西自己選擇要不要繼續上學!答案不難想像,傑西當然樂得解脫。

大衛於是攤開了他的交換條件;不上學,行。想幹嘛都可以,但是一是不準碰毒品,其二,就是那個;傑西必須每週三次和老爸一起看部電影。於是,隔天,這個父子影痴俱樂部就從楚浮的「四百擊」開張了。

這本小說有兩個迷人的部份,一是在大衛描述身為一個父親,在這個過程中的心理糾結。當他剛開始進行影痴俱樂部時,他赫然發現,自己下意識地在找各種機會替自己看似荒誕的決定而辯護。他心中總有一個恐怖的想像;傑西中年之後開著滿是大麻氣味的計程車,抑鬱不得志地滿街亂轉。他像個策展人似的在浩瀚片海中尋找值得而且適合兒子觀賞的影片,但是,代溝也好,兒子突如其來的熱戀或失戀也好,總會讓做父親的努力,碰上軟軟硬硬各式釘子。一個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地處心積慮守牧著兒子的父親樣貌,在書中吐露的乾脆而坦白。

其二當然是書寫電影的部份,大衛當然沒有傻到想拿電影來傳達什麼道德價值正義忠孝節悌的東西,在「父子影癡俱樂部」的運作中,大衛會先為傑西來上一段開場引言,告訴傑西這部片子有那些精采的戲份、場面,它在影史上的特別之處等等。說實在的,無論傑西感覺如何,這些關於電影的知識、觀點,老小子偉可是感覺受益頗多。或許是加拿大影評體系的不同,大衛的電影評論很少是偏向哲學思考性的,更多來自於製作面向、乃至於第一手訪談,信手捻來的豐富材料,讓老小子偉讀來樂在其中。

推薦這本書給那些,家中正有一個準備蛻變為Teenager怪獸的父母們,

另外,當然就推給那些不光是「喜歡看電影」,更喜歡「關於電影以外的二三事」的...正港電影愛好者吧。

(另一版本封面,但就没那麼傳神了)

film_club01.jpg 船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交流平台 閱讀 電影大道
    全站熱搜

    老小子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