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介紹一個曾試用過的軟體,Cinesync。
所謂「遠距影像確認軟體」是怎麼回事呢?
簡單來說,Cinesync提供的是一個線上影像確認會議的平台,
它的出現源自於當今電影越來越吃重的後期製作,
往往一部電影的後期,會分別發包給散處各地的後期公司,
當導演、視覺特效指導分身乏術的時候,
各地製作的內容該如何被檢驗確認?
怎樣可以讓這樣的溝通更即時、更有效率?
Cinesync提出的解決方案是;
在遠聚會議中,讓所有與會者,同時看見相同的影像畫面,
且都可以操作影片的播放、暫停、前進、後退,
也都能在影片上透過鍵盤、手寫工具(滑鼠、光筆)
Key-in或者繪寫各種註記。
Pro版本,更有可以直接調整影像畫質的操控介面。
實際使用上,
必須先購買帳號,根據帳號使用期限和使用人數而有價格差別,
(費用不低,畢竟是賣給好萊塢電影製作為主的)
每次會議前,發起遠距會議者,以帳號登入cinesync,
便取得一個Session Key,將它告知所有與會者後,
將影片加入Session視窗,
其他與會者登入、取得影片後,每個人看到的畫面便是同步的。
實際使用上,
必須先購買帳號,根據帳號使用期限和使用人數而有價格差別,
(費用不低,畢竟是賣給好萊塢電影製作為主的)
每次會議前,發起遠距會議者,以帳號登入cinesync,
便取得一個Session Key,將它告知所有與會者後,
將影片加入Session視窗,
其他與會者登入、取得影片後,每個人看到的畫面便是同步的。
不過,Cinesync提供的只是影像平台,會議所需的對話聲音或視訊,
還是要靠Skype之類的通訊軟體。
看過報導之後,一直印象深刻,頗想試試,
年初進行一個大陸製作案,但在台灣執行後製,
便趁此機會使用了,
感想是;
難怪這軟體推出之後,許多後期繁重的電影紛紛採用,
果然溝通的效率、準確度大幅提升,
它是以Apple Quicktime影片格式,可以逐格播放,
透過即時加註、說明,避免許多溝通上的模糊。
官網引用了某位視覺特效指導的說法作宣傳;
「Cinesync是僅次於和後期Artist同處一室工作的最佳解決方案。」
我的試用經驗中,某次溝通會議因為網路連線問題,Cinesync沒得用,
後期指導阿欲便冒出了一句;沒有Cinesync,會怎麼開啊?
既見出它的好用,也顯現了人們對便利性的迅速依賴。
如果後製過程中主事者分處各地時,這套軟體還蠻值得一試的,
不過當時使用的版本,無法key-in中文,這是蠻不方便的,
新版本似乎有支援多種語言,不知包含中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