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上院線,取名【嫌豬手事件簿】,「事件簿」的意味不錯,「嫌豬手」不知道會不會變成日本料理港式菜單,搞得觀眾錯亂?直接叫「電車痴漢事件簿」會不會訴求更直接一點?)

首先是受語法獨特的片名吸引,繼而發現原來是周防正行的近作,又因為它取材於日本那惡名遠播的特有社會怪象~電車痴漢(電車色狼),
於是在去年(08)金馬影展的長串片單中對這部片留下了特別的印象。

​​​​​​​​​​​​​​​​​​​​​​​​​​​​​​​​​​​​​​​​​​​​​​​​​​​​​​​​​​​​​​​​​​​​​​​​​​​​​​​



周防正行給我的主要印象是很會說故事,從最初的【五個相撲少年 シコふんじゃった。】到之後的【我們來跳舞吧 Shall we ダンス?】,都展現了此一特質。影片表面上皆非一眼就知道的類型題材,故事前提乍看之下也沒什麼衝突張力,但周防正行都能夠在不仰仗什麼樣風格化的視覺影像或表現手法,透過幾乎可說是很「傳統」的敘述方式,把故事說得非常引人入勝。個人感覺,這是高段境界,無招勝有招。也呼應了那句關於電影品評的老話「After all,  it’s all about telling a story」。

老小子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久聞其名,其實他的照片看過不算太多。
這段影片,讓我翻找起【+81】裡他的一篇訪問

與其說是城市,不如說是街道,是他最熱衷的創作腹地
街中物事瞬息萬變地流動著
他的步履和視野也不斷流動著
就這樣,穿行在街道上(正如影片展現的)
以內在的;全.身.性.的感知 ,迎向每一個不期然瞥視的觸發。

老小子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忘了【Traffic】的中文片名,上Google查,原來譯成了【天人交戰】,呵呵,發行商想的是什麼梗呢?莫非是劇中角色都陷入一種內心的天人交戰的處境嗎?雖說倒也如是,只不過,那其實有數不清的電影都可以叫這個名字吧)


          (No one get away clean 這個文案下得好)


讀到Screencraft 裡Steven Soderbergh的章節,談到【Traffic】裡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手持攝影。
咦?是嗎?視覺印象已模糊了,櫃裡翻找出DVD,重看。

當然不是為了驗證,人在書裡說假話幹嘛? 重看是為了印證觀摩Steven在訪談裡所說的一番關於Lifelike的論述。
Steven使用手持攝影的目的,是為了經營一種「事情就發生在眼前」的感受,一種即時性,彷彿攝影機正在捕捉當下發生的事件狀態。稱其為「捕捉」,因為(如同在生活中)眼前發生的事會隨時有預期不到的變化;拍攝對象會轉身會突然移動、畫面外會有新狀態出現,攝影機總有幾分跟從的姿態。也正是為了保留這種無法預期,他說,他有時候會故意不告訴Camera B,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那麼,Camera A呢?嗯,在【Traffic】裡扛著Camera A的,正是史蒂芬本人。

老小子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片一路鋪敘到末段,男女主角間的困扼思戀似乎總算克服險阻,突然間,令人意外地,情節一轉,上一場戲猷在荳寇年華的布列歐妮(Briony Tallis),倏忽年邁,在一場電視訪問中強自抑掩著內心的波瀾洶湧,訴說她那既是寫作開端亦是封筆之作的新書【贖罪】。
啊哈!真是令人驚喜的轉折,自此原先的文本脈絡被包含進入一個新的文本脈絡之中。或許該說此一轉折的出現,觀眾才看見了文本的全貌,而片名的意旨也明白顯現;atonement |əˈtōnmənt| > noun,reparation for a wrong or injury。
 

老小子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哭的,不是看電影的人,是電影裡的人。
【孩子】的最後一場戲;男主角布魯諾入監服刑,女友索妮雅來探監,布魯諾問他們的孩子好嗎?索妮雅點點頭,未久,布魯諾流下淚來,跟著,兩人抱頭痛泣,許久許久,隨即黑畫面切入,電影結束。

我頓時想起【愛情萬歲】結尾時同樣的漫長痛哭與絕然收束,還有那些在黑暗中發出的不耐煩的嗤鼻聲響。

老小子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衝著諸多評論對於希斯萊傑(Heath Ledger)一致叫好的演出決定買票進戲院看。開場前看著海報才發現,原來跟【Batman Begins 開戰時刻】是同一個導演,【開】也不錯,算是這類美式超級英雄漫畫電影中的很有突破性的異類,如此看來,確是值得期待。

果然,完全沒失望,希斯萊傑的確為我們~唉,留下了~一個影史上不可多得的惡棍大反派角色。  

 圖片引自Imdb

老小子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