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影片一路鋪敘到末段,男女主角間的困扼思戀似乎總算克服險阻,突然間,令人意外地,情節一轉,上一場戲猷在荳寇年華的布列歐妮(Briony Tallis),倏忽年邁,在一場電視訪問中強自抑掩著內心的波瀾洶湧,訴說她那既是寫作開端亦是封筆之作的新書【贖罪】。
啊哈!真是令人驚喜的轉折,自此原先的文本脈絡被包含進入一個新的文本脈絡之中。或許該說此一轉折的出現,觀眾才看見了文本的全貌,而片名的意旨也明白顯現;atonement |əˈtōnmənt| > noun,reparation for a wrong or injury。
 
原來這一個關於述說故事的故事,關於一個故事敘述者鼓起勇氣重新面對埋藏許久的悔憾,滿懷歉疚卻又無能為力,只能操起敘述者的權力,敷設一個幸福結局,為無可回逆的事實~贖罪。
之所以驚喜,因為好一陣子沒看到這種自我指涉的電影敘事了。【贖罪】在這個部份處理的取向還是淺顯直白的,不過仍讓影片多幾分閱讀玩味的樂趣。  



 關鍵的轉折處,那場戲相當凝聚而有力道,主要仰賴的是飾演年邁布萊歐妮的凡妮莎‧瑞德格列芙Vanessa Redgrave的精彩演出。整場戲除了敘述中間的插入場景,完全以她的近景獨白呈現,是一段非常令人動容的演出;你可以看見一個知名的作家,你可以看見一個挖掘坦露最難以掽觸的內在的老者,你也可以看見一個歷經歲月淘洗的性格特質。所有的演員功課融匯成一段「有靈魂」的語調神思。有個說法,只有最好的演員才能撐得起一整段的特寫,此言不虛。也只有這等好演員才能在「只有一場戲」的情況下,帶給影片一個「有靈魂的」角色,一段難以忘懷的演出。

 
【贖罪】的攝影也頗出色,全片第一個鏡頭就挺吸引人的。片中塔利斯家的莊園,是實地借景拍攝。這部份的影像在Highlight 處帶著些微過曝與光暈,藉以表現故事裡「全年最熱的一天」的氛圍,攝影指導用的不是濾鏡,是絲襪。原來久聞的CD絲襪手法(是的,一定要Cristine Dior的某種黑絲襪,不是名牌情結,是其織法獨特使然),絕非什麼克難招數,而是非如此不可的經驗傳承。
 
影片裡還有一個不提說不過去的製作壯舉,那就是男主角透納來到鄧克爾克大撤退海灘的五分鐘一鏡到底超大場面鏡頭。五分鐘的流轉穿行一鏡呵成,讓觀眾目睹了海灘上騷亂瘋狂的「末日」景象。掌鏡的Steadycam operator說因為這個鏡頭極其複雜,讓他必須集20年操鏡功力全力以赴,而拍完之後他覺得這也是他20年Steadycam掌鏡經歷中的最高成就。
其實,以一鏡到底來拍的決定,起初並不是因為什麼美學上的考量,而是當製作團隊發現他們只能排兩天來拍這段戲之後,權衡選擇的做法。由於事涉非常複雜瑣碎的場面調度,美術部門製作了整個海灘的陳設模型,作討論依據,攝影指導在勘景之後決定只用夕陽西斜的那一段時間來拍攝整場戲。現場第一天完全是用來排練,第二天排練到陽光西斜,正式開拍,前後拍了四次,第四次拍到一半就沒光了,最後我們在銀幕上看到的是Take 3。
這個一鏡的完成度非常可觀,一千多個臨時演員,在鏡前看得清楚必須要要求演出的至少有一兩百位,運鏡、陳設、走位、時機等等細節萬端, 雖說是權衡考量下的決定,不過電影製作者毫不偷機取巧,整場戲非常紮實有看頭。

啊呀,差點忘記說的是音樂,這片在奧斯卡唯一斬獲的獎項就是原作配樂(它在英國倒是那下了最佳電影最佳美術設計),將模擬打字機鍵盤的敲擊聲融入音樂之中,扣住主題的漂亮創意,也為影片增色許多。
 
這部片讓人連結起哪些電影呢?
【人類之子】,大玩一鏡到底的製作奇觀,而且是有美學企圖的刻意施為。
【時時刻刻】,本片D.P. Seamus McGarvey的舊作,印象中攝影風格與本片有呼應之同。
【傲慢與偏見】,導演Joe Wright前作,也是綺拉奈特莉主演,可以研究研究其中異同。
片中布列歐妮,自述得了血管性失憶症,將會逐漸失語失憶,這讓我想其前陣子看的【明日的記憶】,或許下次來說說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小子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